關于嚴格財政監管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0-01-16
我們針對“嚴格財政監管”提出四點建議:
一、全面貫徹落實新《預算法》
1.加強預算編制環節的審核??茖W設計嵌入預算編制審核工作機制,推進預算監督關口前移,從預算編制環節入手,對預算編制開展同步監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徑預算編制監督機制,從預算編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學性等方面加強監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門預算編制與執行監督機制,重點加強對部門財政收支的完整性、項目支出的合理性、績效性等方面監督。
2.加強預算執行環節的監控。充分利用財政部門現有的信息平臺,對預算收入征繳入庫、資金撥付使用進度、預算追加等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對預算執行環節出現的各種風險及時預警、及時糾正,防止擠占、挪用財政資金。探索建立對政府全口徑預算編制執行監督與重點檢查調研相結合的工作流程,對重大財政專項資金實施同步動態監控的同時,可采取對重大專項使用的重點部門開展檢查調研,確保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
3.加強決算環節的審查。加大對部門決算的審核力度,建立完善財政專職監督機構參與部門決算審核的工作機制。通過開展決算審核,對部門決算中存在重大問題的單位開展專項檢查或抽查,加強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資金決算情況的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決算編審中的問題,提高決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充分發揮決算對加強預算管理的促進作用。
二、加大對財政各類檢查的力度
1.加大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一是完善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機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審核把關、事中跟蹤問效和事后績效評價的專項資金監督新模式,實現專項資金監督與管理、源頭監管與全過程監控相結合。圍繞關涉民生的重大財政專項資金,設計重點監督檢查清單,制定具體監督檢查工作機制,促進規范專項資金管理,確保財政專項資金執行過程不走樣、不變樣,財政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二是創新專項資金監督檢查方式。針對各類專項資金的特點,創新監督檢查方式:針對部分涉及面廣、關涉群眾利益的專項資金可采取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開展全方位監督檢查;針對涉及面小、問題集中突出的專項資金可采取由財政專職監督機構開展重點檢查;對涉及面較廣、政策要求高的專項資金可采取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方式開展全面檢查。三是促進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力度。加大對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力度的監督檢查,促進專項資金按照要求對分配政策、分配過程和結果以及執行過程和結果面向社會全面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2.加大財政收入質量的監督檢查。一是推進收入監督機制創新。充分發揮收入監督服務經濟決策和財政管理的作用,創新收入監督機制,建立與稅務、工商、人民銀行等信息共享機制和協調合作收入核查機制,形成收入監督合力。二是加強重大財稅政策監督。圍繞財稅體制改革中心,加強對國家出臺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營改增”稅制改革、資源稅稅制改革、地方稅收優惠政策等重大財稅政策的監督和調研,通過監督檢查和調研發現財稅體制改革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為財稅體制改革出謀獻計,發揮財政監督服務財政改革的作用。三是加大收入質量監督力度。加強對財政收入真實性、合法性的監督檢查,重點監督收入混庫、虛增虛減財政收入等現象;加強對稅收征管情況的監督,對稅務部門征收管理情況實施再監督;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監督,重點監督國有資源出讓收益、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繳情況。
3.加大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一是強化對重點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堅持會計監督工作服務財政中心工作,選擇關涉國計民生、重大財稅政策貫徹落實的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二是加大對社會中介機構執業質量檢查。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行業監管力度,采取全面檢查、定期抽查和重點復查等相結合的方式,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會計信息質量、執業質量和綜合管理等進行監督,重點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檢查,力促規范會計中介行業執行準則和管理,推動會計中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不斷提升會計監督檢查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監督定位更準,會計監督作為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做到監管有側重,又要做到服務財政中心工作,站在財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建立聘用社會力量參與監督檢查的人才庫,充分發揮會計監督涉及面廣、檢查深入等優勢,廣泛了解財稅政策、會計政策的執行效果,分析各項政策等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強管理的意見建議。
三、全面推進財政系統內部控制建設
1.加強內部控制的頂層設計。要把加強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建設,提升到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治理、推進依法理財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從源頭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重要抓手的高度,明確加強內部控制對于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減少自由裁量權、限制公共權力濫用、有效避免財政政策制定和資金分配過程中的行政風險、法律風險與廉政風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體系建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要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推進內部控制基本制度的建立,將業務、流程進行分類,明確內部控制制度的適用范圍及控制目標,提出內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和應當遵循的原則,明確專項風險內部控制的種類、方法、主要內容以及職責分工。要科學制訂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辦法和操作規程。深入梳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財政業務重點領域和主要流程,抓住重要環節和控制節點,分析存在的業務風險和廉政風險,厘清責任邊界,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的要求,綜合運用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控制、授權控制、歸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統管理控制等方法進行有效防控。
3.建立內部控制的執行考評體系。要建立公平有效的內部控制考評機制。組織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考核與評價,科學確定考核評價的重點和標準,將專項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及操作規程當中的風險進行量化,設定合理的分值,將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自查自糾情況、風險事件應對情況、專項檢查處理及整改落實情況等納入考核評價范圍和指標體系,逐步形成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4.加強財政內部控制的宣傳教育。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深入推廣內部控制理念,廣泛宣傳財政部門規范權力運行、嚴格內部控制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引導廣大財政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適應內部控制新常態,自覺提高風險防范和抵制權力濫用意識,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要加強內部控制業務培訓,使各級財政干部職工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深入領會、積極探索財政內部控制的特點和方法,讓內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為全面推進財政內部控制建設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社會氛圍。
5.加快財政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設。要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積極推進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要逐步將內部控制制度、操作規程、內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動、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業務生產系統、專項業務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覆蓋財政各業務系統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工作平臺。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通過信息采集、風險預警等技術手段,強化流程控制,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等財政主要業務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監控,對財政內部控制各項業務進行管理,做到過程留痕、責任可追溯,實現財政部門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態化。
四、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績效監督
1.準確定位績效監督的目標。從總體上來說,當前開展績效監督,就是為了“完善財政管理、深化財政改革、保障資金效益、拓寬監督視野”,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完善財政管理、 深化財政改革、保障資金效益、拓寬監督視野來保障績效監督的定位。
2.盡快完善績效監督的基礎。一是通過轉變管理理念,將對財政資金效益的監督作為更重要、更實質性的工作內容。努力實現政府管理理念,從投入導向型向績效導向型轉變。二是加強法規建設。將綜合預算、預算資金績效監督以及相關責任追究的條款明確法制化,使財政績效監督和績效預算有所依據。三是規范預算管理。應當進一步細化預算指標管理,在全部財政資金投入、功能目標完整的項目上,嘗試編制績效預算,實現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目標的清晰對比,促進績效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規范各單位財務管理,明細項目資金的分類核算等基礎性工作,使績效檢查有實施的信息基礎。四是構建評價體系。應當多層級、分行業地逐步建立。通過不斷實施績效監督,不斷修正績效標準,反復試錯并引入專家參評機制。五是加強人員培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績效預算方面的培訓??冃ьA算與績效監督密不可分,績效監督是為預算目標服務,從事績效檢查工作的人員必須認識到這一實質,才能正確評價和妥善處理實施監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對實施績效分析方法的培訓。開展績效監督的方法較多,如成本-收益法、最小成本法、歷史比較法等,實施人員要根據監督對象的具體情況及其所具備的條件,選擇適宜的方法,完成績效監督工作;三是對績效監督報告的培訓。要求實施人員在檢查前通過深入細致地研究,確定績效監督報告中包括的內容、結構、格式等,力求完整、客觀、公正地反映被查單位的績效水平。
3.科學運用績效監督方法。一是綜合考慮我們目前管理水平和管理對象成熟度。應繼續抓好真實性、合法性的傳統財務監督,不斷完善績效監督環境基礎,逐步加大績效監督比重;二是解決好定性和定量的問題??冃ПO督的方法眾多,有些是定量的、也有些是定性的。要擯棄了死板定量打分的作法,運用相關指標工具時,還要注意財政支出項目目標的投放成本。
4.有效組織績效監督實施。一是注意資料的收集。由于績效監督工作的基礎是項目資料的完善,這不僅包括項目直接效益的資料,還包括間接效益的資料。所以,應當在具體檢查前要求單位自查先行、內控測試先行,相關的自查報告、測試表都將是檢查工作的信息、線索,能促進實質性的績效監督的開展。二是注意績效評價標準的提煉??冃гu價標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制約績效監督的瓶頸。要求監督人員不僅要完成個別項目的績效監督工作,還要在連續性、可比性的項目中提煉出統一的績效指標,然后應用這些指標反過來再對這類項目進行評價或排序,形成完整的績效評價結果。三是注意項目可持續績效的評述??沙掷m發展和綜合效益的關注應貫穿于對財政支出項目的績效監督的始終。具體而言,就是要全面衡量項目的績效情況,不僅局限于當年的績效和項目的經濟效益,還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重節約能源、高效使用各種資源,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多角度來監督項目的績效情況,跨越近期與遠期的判斷,給項目以全面完整的評價。 四是項目績效監督與宏觀績效監督相結合。以項目為對象開展績效監督工作能夠清晰地反映每個項目的績效情況,促進預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項目單位管理的改進。要盡量做到項目績效監督與宏觀績效監督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nbsp;
5.積極轉化績效監督成果。當前開展的績效監督工作還帶有嘗試和探索的性質,如何實現績效監督的成果轉化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提煉綜合性指標,作為連續性項目下一年度預算的績效目標;二是積極迅速地將績效監督成果反饋給管理相關者,加強項目預算動態調整;三是在下一年度安排對本年度績效監督檢查項目單位的跟蹤回訪,落實績效責任;四是建立滾動的宏觀績效分析模型,實現對財政支出績效的即時監控,及時反映財政支出的效果和效益。同時,對于普遍性的績效問題,尤其要舉一反三,在制度層面有效完善,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建 議 人: 金偉健
單 位:市財政局監督檢查辦
聯系電話:622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