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稿)

                                        來源: 鏡泊湖管委會 發布時間:2022-03-29

                                            

                                          鏡泊湖風景名勝區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西南方位,面積1712.01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629.38平方公里。風景區范圍為東經128°27′23.90″~129°11′15.39″、北緯43°43′29.94″~44°20′25.52″。1982年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審定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剁R泊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于2022年2月21日完成牡丹江市級評審。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現對《規劃》進行公示,廣泛征詢社會公眾意見。

                                          

                                          一、風景名勝區性質及規劃總體目標

                                          

                                          規劃明確,鏡泊湖風景名勝區是“以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巖堰塞湖、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渤海國遺址和形成系統完整保留的火山地質遺跡為主要風景特征,具有重要科學、高度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以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文化弘揚和適度的生態觀光、康養避暑為主要功能的特大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體目標是充分保護鏡泊湖風景名勝區優質的自然、文化景觀資源和生態環境,真實完整地展現鏡泊湖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審美價值,展現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有機融合。在環境容量允許的限度下,以合理適當的方式,優化利用風景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地方產業結構,做到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把鏡泊湖建設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康養度假、親子研學于一體的瀑布山湖科考旅游目的地、康養度假勝地。

                                          

                                          二、風景名勝區資源分級保護規劃

                                          

                                          根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標準(GB/T50298-2018)》實行分級控制保護,將風景區劃定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等三個層次,并對一、二級保護區實施重點保護控制(見圖1)。

                                          

                                         ?。ㄒ唬┮患壉Wo區(嚴格禁止建設范圍)

                                          

                                          一級保護區面積897.2km2,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52.40%。本次規劃在《小北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鏡泊湖省級自然保護區規劃》、《鏡泊湖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東京城鎮、渤海鎮飲用水源地規劃》、《寧安市國土空間規劃》等多個規劃的基礎上,綜合劃定一級保護區。具體包括:小北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蛤蟆塘火山口及其熔巖流、小北湖、小柳樹河、漁渲西溝以及周邊區域;鏡泊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鏡泊湖中湖兩岸自然山林,鏡泊湖地質公園的特別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區域;東京城及渤海兩鎮供水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渤海上京龍泉府都城遺址的特別保護區、重點保護區等區域。

                                          

                                          區內嚴禁建設與風景游賞和保護無關的設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有序疏解居民點、居民人口及與風景游賞保護不相關的建設;禁止安排對外交通,嚴格限制機動交通工具進入。

                                          

                                         ?。ǘ┒壉Wo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

                                          

                                          二級保護區面積568.16km2,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33.19%。具體包括:熔巖臺地、渤海故國上京龍泉府都城遺址西側地塊(西至五斗,南至一排干)、鶴大高速以東沿線、鏡泊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一般保護區、大河口濕地周邊一般農田區域,火山口地下森林景區、小北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般保護區的部分區域、蛤蟆塘火山口及其熔巖流以東及以北區域、火山旅游公路沿線熔巖流區域、瀑布峽谷區域、北湖頭區域、鶴大高速曙光村以西沿線區域,東京城及渤海兩鎮供水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所涵蓋水域、南湖入湖口的河流濕地,鏡泊湖、西葦塘河及本區內的熔巖濕地。

                                          

                                          區內限制各類建設與人為活動,可安排直接為風景游賞服務的相關設施;嚴格限制居民點新建和擴建;嚴格限制游覽性交通以外的機動交通進入。

                                          

                                         ?。ㄈ┤壉Wo區(控制建設范圍)

                                          

                                          三級保護區面積246.65km2,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14.41%。具體包括:瀑布村、北門-果樹場服務區、鏡泊山莊、抱月灣景區、鹿苑島賓館、北湖頭林場場部、葦子溝林場場部、快火輪、雪閱度假酒店、飛龍潭賓館、紫菱湖、北湖村、二呂-爾站、水產養殖場、湖西村、東大泡村、江北村、南湖旅游鎮、鶯歌嶺、城子村、復興樓村等區域。

                                          

                                          區內建設應控制功能、規模、強度、建筑高度和形式,與環境相協調;基本農田維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與形態;編制詳細規劃,控制和引導建設活動;游覽設施和居民點建設嚴格履行風景名勝區和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的審批程序,嚴格控制建設范圍、規模和建筑風貌,并與周邊自然和文化景觀風貌相協調。

                                          

                                          三、風景名勝區游賞規劃

                                          

                                          根據風景區資源空間分布特點分為四個景區,分別為火山地質科普景區、渤海故國文化景區、百里長湖康體景區以及濕地溫泉生態景區(見圖2)。針對各景區資源特色,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規劃提出了游賞主題、展示場所和解說方式,同時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劃策略。

                                          

                                         ?。ㄒ唬┗鹕降刭|科普景區

                                          

                                          以“鏡泊之巔,覽萬年火山地質”為主題,開展火山地質、濕地、野生動植物科考研學教育,靺鞨繡、滿繡全過程體驗,森林探險、野營休閑、攝影寫生等活動,展現火山、濕地、森林等自然景源以及靺鞨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驛道等人文景源的獨特魅力。

                                          

                                         ?。ǘ┎澈9蕠幕皡^

                                          

                                          以“稻香環繞,閱千年海東盛國”為主題,結合上京遺址遺跡、響水稻作基底,大量運用數字智慧技術,使游人在虛擬與現實間體驗唐渤海歷史文化、朝鮮族文化以及稻米文化,開展田園觀光、鄉村民宿、養生休閑、生態景觀游賞等活動,全方位展示海東盛國的人文底蘊與詩情畫意,打造立體動態的生態人文畫卷。

                                          

                                         ?。ㄈ┌倮镩L湖康體景區

                                          

                                          以“平湖驚瀑,享塞北康養天堂”為主題,結合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巖堰塞湖,以傳統優質自然景源觀光為基礎,挖掘具有鏡泊湖特色的體驗類、互動類項目,拓展峽谷景群增加游客重游率;開展山湖峽谷地質風景游賞、避暑度假、生態養生、朝圣禮佛、建筑藝術展示、文化體驗、環湖觀光、騎行徒步等活動。全方位展示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巖堰塞湖與周邊山體藍綠交織的生態畫卷。合理利用存量療養設施,高質量發展,依托特有的生態環境,打造塞北康養天堂。

                                          

                                         ?。ㄋ模竦販厝皡^

                                          

                                          以“養生溫泉,逐抗聯紅色遺跡”為主題,結合鶯歌嶺文化、南湖溫泉、河口濕地、紅色文化,開展溫泉康養、生態養生、愛國主義教育、田園體驗等活動。

                                          

                                          組織游線方面,規劃針對不同主題,不同時限提出了具體游覽線路,為風景資源的全面利用提出了方向和措施。

                                          

                                          四、風景名勝區設施規劃

                                          

                                          總體規劃針對風景區的交通、游覽、基礎設施都提出了系統建設要求。其中交通方面建立了一級車行路、二級游覽路、三級騎行路、四級游賞步道四個級別的道路交通系統,加以車輛換乘點、空中游覽服務點、碼頭等部分的規劃,形成“陸水空”相結合的立體綜合交通體系(見圖3)。

                                          

                                          旅游服務設施方面,規劃設置了旅游城、旅游鎮、旅游村、旅游點、服務部五級旅游服務基地系統。規劃旅游城1處,依托牡丹江市設立;規劃旅游鎮3處:依托風景區外部東京城鎮設置1處,以及風景區內部設置北部果樹場旅游鎮、南部南湖旅游鎮2處;規劃旅游村級7處,分別為中湖旅游村、湖西村、復興樓村、響水村等;規劃旅游點10處,分別為飛龍潭山莊、鏡泊湖發電廠、雪閱度假酒店等;規劃服務部35處,分別為沙蘭鎮熔巖花海、渤海國遺址、上京博物館、天冠地屨、城墻砬子、閻王鼻子等。規劃對各級別的服務基地提出了具體設施建設的要求,包括餐位、床位的具體配備(見圖4)。

                                          

                                          基礎設施方面,規劃根據游客量的精確估算和科學預測,在給排水、供電、電信、環衛以及綜合防災方面都提出了具體部署和管控措施(見圖5)。

                                          

                                          五、風景名勝區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

                                          

                                          本著有利于保護風景名勝區的資源和環境、有利于風景名勝區景觀資源保護與利用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周邊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原則對風景區內的居民社會進行產業引導和規??刂?。

                                          

                                          規劃劃定疏解型、控制性、發展型三種類型居民點。疏解型居民點逐步遷出現有區域;控制型居民點,對人口及建設用地規模提出具體調控措施;發展型居民點將逐步調整經濟結構,構建多元發展的旅游經濟,形成特色農業、打造鏡泊湖品牌,以點帶面促進經濟發展(見圖6)。

                                          

                                          六、風景名勝區土地利用協調規劃

                                          

                                          規劃兼顧土地利用現狀,科學分析水文、地質、地貌和植被分布,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滿足風景名勝區的用地需要;突出了風景名勝區土地利用的重點與特點,適當提升風景游賞用地和游覽設施用地;保護風景名勝區內林地、水域等生態用地,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合理調整土地利用,嚴格控制風景名勝區建設用地規模,發展符合風景名勝區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結構(見圖7)。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