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
發布時間:2013-01-30

望江樓,原名抱江樓,位于寧安市西南江邊公園內,該樓建于清光緒八年( 1882年)。 1999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望江樓是清代寧古塔副都統容山,為迎奉督辦邊務的欽差大臣吳大澂所建。當時建造的是一封閉式的庭院,除望江樓外,還建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大門、卷棚頂二門、花墻、拱形角門等,望江樓位于原有宅院的東南隅,面江而立。整群建筑全部采用“磨磚對縫”的技法,設計布局精細考究,并多處飾有磚雕圖案,古樸典雅。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沙俄入侵寧古塔城,望江樓遭到嚴重破壞。事件過后,寧古塔訥大人后裔崇漢卿用盤剝得來的銀兩,依原貌重新修復了望江樓,充做私宅。 1925年,縣教育局用 12萬官帖買下望江樓大院,做為縣國民女子高等學校的校園。后來始終為學校所用。 1980年,老宅院所有建筑被拆除,僅存望江樓孤置江畔。由于近年管理不善,使用者隨意亂改室內結構,并在南墻開門,使小樓遭到嚴重的人為改變。望江樓逐漸失去了原有風貌。
望江樓為中國傳統的硬山卷棚頂兩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筑。東西長 8.37米、南北寬 7.45米、通高 8.91米,整體布局,前出廊,后出廈,室內為兩間,廊廈分為三間。一樓南立面原本無窗門,二樓南立面木欄桿下有一組長 7.8m,寬 0.94m的精美磚刻浮雕壁畫,內容似寧安西閣、大石橋全景。前廊東西各有廊心墻及小圓窗,直徑 0.5m,窗外墻上有磚雕裝飾,圖案為葵花向陽,荷花浮水。一、二樓北立面各有兩個磚砌圓窗洞,方形木花窗鑲于內側,門均開在西側。東側有木制外樓梯。樓西山墻原接望江樓宅院的南大門。
寧安望江樓,在目前黑龍江省存量不多的古建筑中,屬保存較好、真實性較強的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建筑。且設計美觀、建造精良,體現出中國古代建筑的優秀文化傳統和良好的建筑工藝、技術。小樓在不斷變換的使用功能中,承載了大量的珍貴歷史信息。因此,寧安望江樓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盡管已形單影支,但仍不失為支撐今天的寧安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質遺存和文化景觀。因此具有較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