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況
發布時間:2017-04-13
牡丹江地處中、俄、日、韓、朝、蒙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區域,是東北亞陸海聯運大通道和歐亞大陸橋重要節點,總面積4.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0萬,是黑龍江省東南部中心城市。
牡丹江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民俗文化底蘊?!澳档そ痹从跐M語“穆丹烏拉”譯音,意思是“彎彎曲曲的江”。牡丹江流域文明產生于距今1至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從商周到滿清,一直是靺鞨、女真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是滿族文明源頭之一和全國第二大朝鮮族聚居地。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積淀和發展,牡丹江地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鶯歌嶺文化、渤海國文化、寧古塔文化、流人文化、闖關東文化、紅色歷史文化、北大荒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百年對俄交流文化等文化體系和脈絡,涌現出了馬駿、八女英烈、楊子榮等英雄人物。全市共發現文物遺存220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8類134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53項。
牡丹江是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2013年,作為全省唯一、全國首批創建城市,牡丹江市被正式授予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經過兩年的創建,全市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成,各類文化活動場所面積由2011年的154萬平方米增加到370余萬平方米。全市公共文化館達到11個,其中國家一級館2個、二級館1個、三級館8個;全市公共圖書館達到7個,其中國家一級館3個、三級館4個;全市基層文化活動場所建有率達到100%。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全面提升,全面推行了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免費開放,數字文化服務、流動文化服務啟動展開,“舞動全城”、“萬眾放歌”等涉及不同門類和覆蓋范圍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達到30余個,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牡丹江初步形成了龍頭帶動、骨干支撐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文化旅游、新聞出版、影視動漫、運動休閑、演藝娛樂、節慶會展、工藝美術和教育培訓等八大文化主導產業初具規模,渤海民族工藝品、和音樂器、新華美成長為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渤海靺鞨文化創意產業園被列為國家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全市共同有文化產業活動單位7852個,規模以文化企業達到37家,限額以上文化批發與零售企業達到22家。2013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0.56億元(都市休閑和創意農業等交叉產業未納入統計),同比增長18%,高于同期經濟增長6個百分點,占全市GDP比重達2.51%。
牡丹江藝術創作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出自我市的著名詞作家蔣開儒、車行、宋青松創作生產的《春天的故事》、《?;丶铱纯础?、《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歌曲,自編自演的戲劇《毛澤東在1960》、《鄧小平在那個春天》、《周恩來與大慶人》等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近年來,我市與長影合作拍攝電影《鏡泊湖的槍聲》被列入國家紀念抗戰勝利65周年重點影片面向全國發行放映。與央視合作拍攝的《流放寧古塔》,在《探索發現》欄目播出。我市組織排演的評劇《少年英雄王二小》和話劇《金桂蘭》獲省優秀劇目獎、優秀表演獎,評劇《金桂蘭》獲第六屆中國評劇藝術節并獲優秀演出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等5項大獎。創編評劇《好官王彥生》,在全國第八屆評劇藝術節上獲得最高獎項——優秀劇目獎,同時獲優秀男女演員獎,并作為十八大獻禮劇目進京展演,形成和不斷發展了“牡丹江文化現象”。
牡丹江是東北亞區域文化交流中心。結合組織參加“中俄語言年”、“中俄文化交流年”和“中俄旅游年”等活動,對外文化交流層次和水平得到提升。近年來,先后組織參加了海參崴“首屆遠東國際管樂節”、烏蘇里斯克市“友誼大家庭”等演出和朝鮮“阿里郎”藝術節觀摩活動,邀請平壤國家大魔術團、韓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藝術團、韓國松波假面舞藝術團等來牡交流,組織俄羅斯表演團隊進行系列展演和文藝演出合作。2013年以來,又成功舉辦了首屆黑龍江?。档そ┓俏镔|文化遺產博覽會、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論壇、首屆中國(牡丹江)遠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亞歐國標舞大賽和中俄青年友好文化交流等大型文化活動,區域文化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牡丹江廣播電視體制改革創造全國經驗。1999年,我市將原牡丹江人民廣播電臺、牡丹江電視臺、牡丹江有線電視臺、牡丹江經濟廣播電臺等相對獨立的媒體資源進行整合配置,組建了國內第一家廣播電視企業化集團公司。2003年6月23日,牡丹江廣播電視集團與牡丹江市廣播電視局正式分離,廣電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政事、政企分開的媒體集團。全市現有縣市級以上廣播電視臺6座,經營有線電視業務的網絡公司6個(經省廣電局整合,均已加入省龍視網絡公司),無線廣播電視轉播、發射和微波臺站1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0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77%。到目前為止,市區已完成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25萬戶。全市有線電視光纜長度達5400公里,有線電視用戶達58.2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5%。
牡丹江新聞出版事業始于東北淪陷時期。創辦的《哈爾濱日日新聞(牡丹江版)》和《東滿報》,主要為日偽當局服務。1945年創刊《牡丹江日報》,期間???,1958年重新出刊,一直延續至今。2000年10月,牡丹江日報社組建報業集團,后被廣電集團重組,組建了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內傳媒界第一家實現了區域內跨媒體整合。2013年,全市有報社1家,全年出版報紙3種。各類印刷復制企業101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5家,包裝裝潢印刷企業12家。全行業完成增加值8065萬元,實現利稅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