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東北特色民俗打卡地
發布時間:2023-06-06
進屋就是火炕,炕上是紅綠相間的花枕頭、花被面,屋內還有煤油燈、收音機、擺鐘等老物件……在地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雪鄉景區內,許多民宿都是這樣的配置,游客在寒冬中享受溫暖居住環境的同時,也體驗著東北民俗特色。
近年來,牡丹江市傾力打造"鏡泊勝景、林海雪原、童話雪鄉、百年口岸"四大文旅品牌,深度挖掘東北民俗文化等資源特色文旅產品,拓展文旅品牌厚度,傳承城市文化根脈,促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賦能
走進位于海林市橫道鎮的威虎山影視城,穿梭在充滿濃郁古樸氣息的街道中,游客仿佛置身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東北,如果偶遇拍攝劇組,更讓人有"穿越"的即視感。
威虎山影視城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有單體建筑107棟。影視城完全按照小說《林海雪原》的描述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林海山城的模式修建,有大城門樓、林海鎮、威虎廳、神河廟、夾皮溝村五大景區,再現舊日東北景象。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宋學玲告訴記者,影視城先后有《楊子榮》《林海雪原》《闖關東》《智取威虎山》等300多部(集)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影視城可以充分滿足解放前東北山區小城鎮題材的影視劇拍攝需求,力爭打造成為'南有橫店、北有橫道'的優秀影視基地"。
酒肆旌旗迎風招展,小劇場茶香綿長,沉浸式劇本殺扣人心弦……游客來到影視城,可換上景區提供的"戲服",沉浸式體驗舊日的東北風情。山西游客王妍換上了旗袍裝,"以前都是在電視里看老東北風情,這次能親身體驗,特別喜歡"。
2021年,景區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新建多個景點,并對餐食、休息、購物等服務區域進行硬件提升,讓游客在游玩中身臨其境體驗東北的民俗風情。
據介紹,威虎山影視城兼收并蓄,搭建了潮人自拍館、素人微電影夢工廠、劇本殺基地、向往的自然創意工坊等場館,緊跟當下旅游熱點,打造新時代潮流業態,為威虎山影視城注入新活力。橫道鎮鎮長高原表示:"我們以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一曲現代京劇和一部3D電影《智取威虎山》為基礎,集中再現往日東北民俗風情,讓游客深度體驗集影視拍攝、觀光度假、紅色教育等于一體的旅游文化,以影視帶動旅游、以旅游帶動文化、以文化塑造高質量影視旅游基地。
傳承興業
說起刺繡,多數人都會想起蘇繡、粵繡、蜀繡、湘繡。但在黑龍江,還有一個極具東北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又稱渤海靺鞨繡。
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的展廳中陳列著栩栩如生的東北虎、安寧恬靜的雪鄉、面容慈祥的老人、精致華麗的滿族傳統服飾等主題的作品。上百件靺鞨繡展示作品緊扣黑土主題,用一針一線展示著東北的冰雪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特色亮點。
靺鞨繡第五代傳承人蔣麗娜告訴記者,靺鞨繡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其作品既有江南刺繡的柔美,又具北方的大氣磅礴,濃厚的鄉土氣息與獨特的民族工藝相結合,堪稱"刺繡中的油畫"。
"靺鞨繡就地取材,以東北特產作蠶絲為主要原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滿族皮草縫制特性的民間傳統技藝針法﹣﹣雞爪針法?,F在我們又以雞爪針法為基礎逐步改良,研發出三角針針法。"蔣麗娜說,兩種針法都屬靺鞨繡獨有,藝術作品細致精巧、色彩艷麗、形象逼真。
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非遺傳承與保護,生產、研發、設計、銷售作繭絲綢產品于一體的品牌文化企業。為了更好地傳承刺繡技藝并帶動就業,公司又創辦了牡丹江渤海靺鞨繡職業培訓學校。"主要針對低收入家庭、下崗女職工、農村留守婦女等,免費學習刺繡技藝、免費提供工具及原材料,將繡好的合格成品予以回收,讓她們足不出戶賺錢。"蔣麗娜說。
當地居民張春環通過朋友介紹后來到培訓學校,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級繡娘。張春環說:"現在我每月都有穩定收入,生活更是越來越滋潤。"據介紹,這所培訓學校培養了1000多名像張春環一樣的繡娘。
如今,牡丹江市的渤海靺鞨繡已具備一定產業規模,既有供收藏的高端繡品,也有家紡、服裝、家居等大眾消費品,產品遠銷美國、阿聯酋、意大利、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對助力鄉村振興、文化消費、提升傳統工藝、文旅融合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艷玲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大對非遺文化、黑土文化的弘揚力度,通過宣傳黑土文化打造黑龍江文化名片,力爭在打造特色非遺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精品創作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品牌效應
雪鄉是我國冬季冰雪旅游的著名景區。歷經多年發展,雪鄉景區形成了獨具東北民俗特色的家庭旅館服務業,成為游客體驗東北民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很多家庭旅館不但有極具東北民俗特色的房間,更在庭院內設立了古井、雪爬犁、糧倉、風匣子等,還有大花襖、毛皮帽等東北特色服飾。換上花棉襖、挎起小土籃,來自廣東的旅客王璐玩得不亦樂乎,"從來沒有體驗過這種東北風,這次是特意來這里拍照打卡的,太有特點了,發在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問我攻略。
與旅游業快速發展同步,雪鄉十分注重品牌建設。當地建成展示東北風情的雪鄉文化展覽館,并推出攝影基地、木刻楞景觀房、東北大秧歌表演、篝晚會等民俗特色免費游樂項目,還開發了東北花布手工系列紀念品等獨具雪鄉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近400種,豐富了旅游產品,提升了文化內涵。
牡丹江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歷史久遠,因此東北民俗文化游也不止于此,還包括渤海國文化、抗聯文化、朝鮮族文化等豐厚的文化資源特色游。以牡丹江市愛民區為例,當地依托轄區新石器時期文物等文化資源,將極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歷史遺址、傳統飲食、傳統服飾、民俗節慶等作為文化旅游挖掘對象,積極打造富濃厚東北鄉村特色的文化旅游體系。
"比如我們編制出版了《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文物保護工程報告》,積極推進東寧要塞、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等文物保護項目,啟動推進林海雪原風景區二期等重點項目,這些都為牡丹江市傳承好東北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根脈打下了堅實基礎。"牡丹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鄂艷娟表示,牡丹江將把引導消費與豐富供給結合起來,持續強化新場景應用、新業態培育、新產品供給,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發展活力和效益,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東北民俗文化特色的文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