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寧安市非遺工作會議成功召開
發布時間:2019-07-06
于百成書記首先對2018年寧安市非遺中心完成的各項工作進行了總結,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新一年的工作計劃。
會上,對第五批省級傳承人頒發了證書和獎牌,對第六批市級項目和傳承人也頒發了牌匾和證書。
近幾年來,一年一度的朝鮮族流頭節已發展成為寧安市高品質的大型民俗盛會,而氣勢宏大的鏡泊湖冬捕更是成為牡丹江的一張城市名片,吸引著八方來客,其它還有每年春節的元宵燈會、春夏之交的采摘節等等,在省市甚至國家級非遺活動和展演上,寧安的各個參賽參展項目也是深受歡迎的。寧安非遺活動開展得如此活躍,除了工作人員組織得力,更重要的源于這里有一支完全能做到傳承自覺的傳承人隊伍,他們大多就是樸實的農民,傳承項目沒有工資,更沒有什么補助,全憑自覺,但那種發自內心的對所傳承項目的執著和熱愛,實在令人感動。面對著這些純樸的傳承人們,牡丹江市非遺中心輔導員付瀟不禁問出:如此稱職的傳承人,你們都是怎樣做到的?
韓鐵花(韓鐵花清真月餅傳承人)說:我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精挑細選的,用料非常嚴格,成本自然要很高,但要發展民族文化,讓大家能吃到當年的老味道,能找回曾經的記憶,就必須延續傳統工藝,依靠純手工制作,采用真材實料,做真正的良心食品!
葉麗珍(東北秧歌~大浪花傳承人)說:一直以來她的家族(滿族)始終在傳承著大浪花這個民間文藝形式,父親在世時在大浪花中演“傻柱子”,叔叔(2018年也去世了)演“大浪花”,她本人演“傻丫頭”?,F在父輩都不在了,她要把這個擔子挑起來,肩負著家族使命,繼續努力傳承這寶貴的民間傳統文化。
白金翥(東北大鼓傳承人)說:他是寧安東北大鼓第四代傳人,讓東北大鼓的傳統曲調與現代內容能夠完美融合,這也是智慧的較量、文化的碰撞。雖然現在東北大鼓不景氣,欣賞的人也少,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就是憑著從心里熱愛東北大鼓的這份情結,才一直堅持不懈的創作新作品,讓東北大鼓這種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能重煥新生。
吳心童(寧古塔塔畫傳承人)說:小時候學畫時一個偶然的淘氣行為,成為她長大后追逐著前人的腳步探索塔畫的緣起。如今,她已收學生300多人,2019年剛過半月,就收到預購訂單達三十多個。今年她就計劃帶塔畫走進校園,把這種身邊物品皆可作畫的民間藝術帶給更多的孩子。
賈秀蘭(寧古塔滿繡傳承人)說:滿繡這些年參加了很多國內外大型的會展,去過很多國家進行藝術交流。滿繡坊也在向市場化邁進,現在繡坊搬遷,面積增加了,規模也擴大了,繡娘的培訓人數和質量也在提高。目前正在研究設計繡品的內容,既有滿族風格,又有地方特色,以更適應市場要求,能做到雅俗共賞。
趙文潤(滿族說部招撫寧古塔傳承人)說:舊年間,娛樂節目少,二人轉和滿族說部就是人們的休閑內容,現在滿族說部基本上沒人聽了,幾乎都要失傳了,趙文潤本人雖然一直堅持收集民間說部,最近在整理《紅羅女朝堂演義》,但也只是會寫,而不會說,最好跟評書演員合作,好讓這種民間藝術能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人發言踴躍,兩個小時多的交流都感覺意猶未盡,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只好約定以后再專門組織更多的機會座談交流經驗。
隨后,牡丹江市非遺中心負責人于志勇在非遺政策和措施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上進行了詳細說明,表示要多組織非遺活動,多搭建展示平臺,文旅結合后,還要適應新形勢,鼓勵大家多設計適合旅游的非遺文化創意產品;另外對傳承人進行年終考核,還要對新項目申報實行傳承人面試制度,獲得了在座傳承人的一致好評,讓傳承人對所傳承項目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最后,寧安市文廣新局孫兆俠局長做了總結發言,對寧安非遺中心取得的突出成績和傳承人一直以來的無私配合給予肯定和表揚,還大方的表示——今后的寧安非遺工作中如果有需要,會在經濟上盡量予以支持!孫局長的講話得到了現場所有人經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