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文廣旅局以研發非遺項目創意產品為基礎,以宣傳展示和營銷推介為重點,以實現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目的,積極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傳承保護理念,全面推進非遺傳承保護與市場深度融合發展。目前,我市非遺項目的開發利用總體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入選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的項目達203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64項,在全省居于前列。一是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渤海靺鞨繡”為代表的滿族刺繡和省級項目“滿族旗袍”等已形成產業化規模,研發出各類商務禮品和旅游紀念品系列產品上百種,為下崗職工、殘疾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免費培訓和技術支持,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文化消費,提升傳統工藝振興、文旅融合等方面做了積極貢獻。二是將傳統服飾制作、傳統木制品制作、剪紙、民族飲食、中醫正骨等技藝類項目,作為重點生產經營類項目,開發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工藝品、紀念品等文化創意產品,組織項目保護單位參加各種非遺和文化產業展會并產生較好經濟效益。三是開展“非遺”項目與旅游深入融合活動,在鏡泊湖景區、海林中興村、寧安江西村開展了多項非遺歌舞、餐飲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參觀,豐富了全域旅游的深入和廣度,促進非遺項目和旅游市場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