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斌
偉大實踐產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不斷豐富其時代價值,創新傳播方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精神動能。
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中彰顯價值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志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黨心軍心民心昂揚振奮?!睎|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從孕育萌芽到初步形成,從錘煉定型到創新發展,貫穿黨領導中華兒女砥礪奮進的歷史進程,見證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彰顯了愛國、奉獻、團結、奮斗等精神特質,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閃亮坐標,具有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
這種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植根白山黑水,盡管它們產生的時間、地點不同,但都以革命、建設的創造性實踐為基礎,充分彰顯了不畏困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無私奉獻、矢志擔當等時代內涵。今天我們奮進現代化新征程,依舊需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拿出敢于攻堅克難的進取斗志,拿出“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勇氣,戰天斗地,勇往直前,迎難而上,擔當作為,以更加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跡。
這種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推進改革創新的重要支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赝麣v史,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強大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促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埋頭苦干,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意氣風發搞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今天,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繁重任務,更加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完善改革思路、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沖破束縛各方面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用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為發展注入改革動能。
這種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激發斗爭精神,贏得發展主動的實踐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痹跇O其艱苦的生存環境中,東北抗聯將士堅持斗爭十四年之久,最終贏得勝利;在天寒地凍的艱苦條件下,大慶石油工人在茫?;脑洗蝽懥艘粓銎D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讓新中國一舉甩掉“貧油”的帽子;在荒無人煙的環境里,北大荒的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挑戰和沖擊,更需要我們拿出“天不怕,地不怕,改造世界雄心大”的那一股子精氣神,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提升斗爭本領、抵御風險挑戰、聚力攻堅克難、解決重大矛盾問題,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
在創新話語體系中增強凝聚力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蔽覀冊谛麄骱秃霌P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出具有時代感、認同感的傳播話語,做到既注重歷史原著、又注重闡釋闡發,既講出大白話、又講清大實話、更講明大道理。
做好現代化表達,增強時代感。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歷程中創造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厚的精神內涵,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彰顯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屬性。它們誕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宣傳過程中更多依托于革命題材的影片、典籍、文學作品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宣傳好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底色的基礎上,將不同時期的相關歷史題材用現代話語方式呈現出來,注入新思想、新內涵,借助現代元素,更好發揮其育人功能。
做好學術化闡釋,加強學理性宣傳。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當前,對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宣傳在方式上較多感性表達,以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度解讀和剖析方面仍有不足。新時代宣傳好這些精神,應在深入把握時代內涵與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擔當精神、創業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并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熱點,結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用學術講政治,深化學理化闡釋,講清背后的哲理、學理、道理,實現政治性與思想性相統一。與此同時,注重傳播的大眾化、通俗化,把歷史敘事以簡明、通俗的群眾生活話語呈現出來,讓話語更具感染力、親和力,使紅色文化內在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核心元素更加通俗化,滿足教育對象的精神需求。
在拓展傳播方式中提升傳播質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用史實說話,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同其他精神一樣,需要隨著時代變化賦予新的傳播方式,提升生命力、感染力、影響力,推動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代代傳承。
做好思政教學,培養時代新人。加強宣傳引導和價值引領,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推進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全面融入大中小學校思政課程建設,發揮“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作用,上好“大思政課”。堅持用主流文化引領“網生一代”,運用青少年喜愛的“網言網語”,講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運用好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蘊含的教育資源,辦好青年黨史學習“大課堂”,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運用各種話語載體和傳播模式,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有效銜接,培養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夯實基層陣地,增進互動體驗。充分發揮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中心服務群眾、聯系群眾、教育群眾的作用,以群眾更喜愛、更易接受的方式開展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教育。統籌“報臺網端微”等媒體平臺,強化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貫通,運用全媒體手段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度解讀。加強內容創意設計,依托大數據、云計算、AR、VR等信息技術手段,強化紅色故事的宣傳推介,不斷延伸傳播場景,增強互動體驗。調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級組織體系,建立“紅色書籍閱覽圖書室”“紅色流動書屋”,以主題展覽、電影展播、舞臺展演、經典誦讀等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習課堂。發揮志愿服務中心實踐互動體驗作用,通過愛心超市、張榜評議、禮遇關愛等措施,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志愿服務中,讓人民群眾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中領悟思想、崇德向善。
建好紅色場館,強化社會教育。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利用重大時間節點,組織社會各界群眾到紅色場館開展學習教育,通過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加強對紅色遺址的革命文物、文獻檔案、口述資料的征集,通過拍攝革命題材宣傳片,推出紅色云展覽等活動,深度挖掘珍貴歷史文獻和書信背后的黨史故事,以“眼可見、手可觸、身可入、心可悟”的宣傳方式,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回顧“四史”,緬懷革命先輩、創業先驅、改革先鋒等英雄群體和時代楷模。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繼續開發一系列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紅色地圖”,引導廣大青少年開展假期研學實踐,在沉浸式、體驗式中感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不斷凝聚矢志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ㄗ髡呦岛邶埥≈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