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作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17-04-15
1945年12月9日,張聞天化名張平之以牡丹江地區中共中央東北局代表的身份來到寧安。1946年4月30日,張聞天離開寧安去佳木斯。
在短短的四五個月的時間里,他遵循黨中央和東北局的指示精神,以寧安為點,開辟工作,摸索經驗,使寧安的根據地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在當時北滿為我軍解放的58個縣中,寧安成為發動群眾極為普遍深入的五個縣之一。為了發動群眾,反奸清算,分配土地,建立區、鄉政權,1945年12月25日張聞天組織成立了工作團親任總團長,工作隊員總計有200多人。在此期間,在張聞天同志的主持下,總結了工作團第一次下鄉的經驗,并根據情況,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基本政策。1946年1月他親自起草并經過寧安縣臨時參議會通過了《分配敵人土地條例》。
1946年1月29日,工作團第二次下鄉。由于張聞天作了周密的部署,有了條例可以依循,而且剿匪斗爭的重大勝利,大大地鼓舞了工作隊和廣大農民群眾,很快打開了局面。在張聞天的提議下,1946年3月4日創辦了寧安學院,設高中5個班、初中6個班和一個專門部,共有學生500多人。張聞天和縣黨政領導同志經常到學院為師生作報告,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師生們的階級覺悟和思想覺悟提高很快。
2005年寧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張聞天工作室辟建成專題陳列張聞天革命事跡的教育基地。